日本動畫作品《櫻子小姐的腳下埋着屍體》,講述出身名門望族的漂亮女主角九條櫻子熱愛研究及收藏骨頭,嗜好特殊,加上出色的頭腦和觀察力,她能用骨頭做證據為死者討回公道。 香港有一個現實版的櫻子,她就是年僅29歲的李衍蒨(Winsome)。天生一張俏臉的李衍蒨,卻鍾情於骨頭和屍蟲,近幾年以法醫人類學家及顧問…
標籤: 屍骨的餘音
【作家訪問-李衍蒨】〈墳場亂葬崗執骨 29歲美女法醫人類學家:嗰陣味永遠唔會忘記〉@《壹週刊》
李衍蒨塗上紅色指甲油的手打開化妝袋,把園藝手套、鏟、畫掃等「架生」拿出來,又拿起一塊前臂長的白骨介紹,「呢塊係動物骨頭嚟,唔係人骨,係喺我做嘢嘅地方執返嚟。」
29歲的李衍蒨是一個法醫人類學家,她曾於美國邁阿密殮房實習,亦於東帝汶法證科擔任法醫人類學家及顧問,先後到過波蘭、塞浦路斯等地工作。她形容自己的工作為「屍骨代言人」:「法醫人類學家主要係以骨頭嘅知識去為逝者鑑定身份同生前資料,去幫在世嘅人同骨頭做一個橋樑去溝通,了解究竟佢之前經歷過咩事。」接觸最冰冷的骨頭及屍體,原因是因為她想帶給人溫暖:「我哋希望為佢哋搵番死者嘅尊嚴,因為我哋相信每一個人嚟到世界上,有尊嚴咁嚟,亦都應該有尊嚴咁走。」失散了親人的家屬,亦可藉由一個答案,正式開始他們療傷的過程。
「第一次接觸(屍體)係驚自己接受唔到屍體腐化嘅氣味,但係都好慶幸原來嗰種氣味最後自己係忍受到嘅。嗰陣味係一種聞過之後永遠都唔會忘記嘅氣味,係一種好獨特嘅氣味,如果要我形容,我會形容係喺街市檔拎條鹹魚嚟聞嘅酸臭味。」腐屍、屍蟲這些聽起來毛骨悚然的東西,是李衍蒨經常接觸的工作日常。以為她天生大膽,她卻說:「唔係㗎,我好怕睇鬼片,好怕睇恐怖片,但係我自己嘅諗法就係,當我做緊呢個專業嘅時候,我覺得自己出發點係好嘅,心態係想幫人嘅,反而唔會去諗太多,究竟係咪好恐怖好核突,而係想好專注地做好呢件事。」
人死後,身體慢慢腐化,最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死亡為伴的李衍蒨亦悟到「塵歸塵,土歸土」的道理:「每一次處理個案,都令我更深體會到,人生唔好太執着在世嘅嘢。死咗落到泥土嘅時候其實都係一樣,無論有幾多嘢都係帶唔走。」
撰文:鄭靖而
攝影:胡智堅
【作家訪問-李衍蒨】Uncovering the secrets of the dead by reading their bones is a skill Winsome Lee has in her blood@SCMP
At a casual family dinner, Winsome Lee Hin-shin found herself fixated on a stack of leftover chicken bones – it was a habit from work the forensic archaeologist had picked up.
She was thinking of a cadaver on a cold metal table at the laboratory where she worked. The chicken bones on her plate reminded Lee of the stiff corpse and the skeleton beneath its decaying flesh.
Still engrossed with her mind’s image, she blurted out at the dinner table: “Oh, now I can see why people mistake chicken bones for human bones. It does look an awful lot like the bones of young children.”
…
【作家訪問-李衍蒨】〈亡魂守護者 李衍蒨〉@《星島日報》
206,一個你我都擁有的人體密碼,它是我們身體骨頭數目的總和,人人一樣。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就是憑着骨頭留下的痕迹,像福爾摩斯般,推斷屍體生前的種種,確認死者身分。近年她加入東帝汶法證科,處理無人認領的人體殘骸,又在塞浦路斯和非洲索馬里蘭擔任顧問,進行人道工作。骨頭的故事,藉着她這種與亡魂溝通的科學本領,令真相不致於長埋泥土。
……
【作家訪問-李衍蒨】〈我聽死者說故事〉@《100毛》
【作家訪問-李衍蒨】〈法醫人類學 為亡者尋回身分 李衍蒨跟腐屍和人骨打交道〉@《明報》
【作家訪問-李衍蒨】〈出版科普專書 教大眾認識骨頭〉@《蘋果日報》
每一副骸骨,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令她着迷。自小多古靈精怪念頭,又愛看偵探小說的李衍蒨,不諱言最愛美劇《Bones》,對透過骨頭查案,一直充滿好奇,只是,娛樂性十足的劇集,與現實畢竟有落差。「法醫不會盤問當事人或拉犯,DNA報告至少要3、4日,不會半小時就有結果。」資訊發達,造就不少「專家」和「神探」,在人人相信「高手在民間」的今天,小妮子苦口婆心:切忌中電視毒太深。大抵,專業毋須高高在上,但也實在需要虛心學習。
「市民都有機會被傳召做陪審團,大家認識呢幾門科學,好多時都係透過電視劇,如果可以知多啲實際情況,或者可以減少因為唔理解而出現嘅誤判」。出版中文科普專書,開設中英對照面書專頁,這個番書女,說自覺有一份使命感,希望透過普羅大眾共通的語言,以深入淺出方式,讓大眾對學科有更多認知,減少誤解甚至誤判的可能。如是者,你在她的專頁,既可找到木乃伊展解讀,也會評論早前「撈亂骨頭」的本地新聞,十分貼地。
只是,記者就是有點好奇,今日香港,連大學也要考慮刪除天文、物理和數學等少人修讀的學科,要走一條香港沒甚麼人走過的路,難度究竟有幾高?她說最開心是有開明的父母,讓她自由選擇做喜歡的事。「可能見過一開始揀讀哲學,本身已經係揸兜科,覺得你開荒讀上去,揀讀法醫人類學,可能仲可以打出一條血路,否極泰來」。她打趣說。父母從商,有一個細5年、讀日本研究的弟弟。
出生中產家庭的她,生得嬌滴滴,卻很獨立,穿州過省到邁阿密實習的生活費,還是靠做小手作網上眾籌。「喺美國,個個同學都係咁,想做一樣嘢,自己都要付出,大家咪諗吓自己有乜專長,用自己方法成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難忘的實戰經驗,恍如成人禮,有同學試過了覺得不適合,轉讀法律,甚至轉行做警察查案。她呢?就打下一支強心針,找到自己想走的路。「覺得每日都好新奇,學到好多嘢」。
「有啲人覺得,我一開始讀哲學係走咗冤枉路,但我反而覺得係好好嘅訓練,我對邏輯好着迷,哲學訓練我理性思維,對o依家嘅工作,好有幫助」。人生環環緊扣,但這個學科,畢竟很冷門,香港未起步,美國已算發展得好,但每個州提供的專業職位,仍然相當有限。小妮子直言,一是讀到博士,在大學教書;一是兼修如考古學或解剖學,再博學一些另類「分散投資」,「就算(法醫人類學)當下冇需求,至少亦有另一樣工作,可以維持到生活」。有理想但腳踏實地,這個不怕蛆蟲怕睇鬼片的女孩子,不簡單。
【作家訪問-李衍蒨】〈最接近屍骨的女子‖ 李衍蒨〉@《明報周刊》
香港作家西西在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描畫出從事殯儀化妝師的女主角,因為己身從事的職業,不被朋友理解及接納。
李衍蒨(Winsome)不是從事殯儀業,但她的職業終日與死人為伍,正確一點來說,是骨頭。
她,是一名法醫人類學家。
然而,她常常被人誤解,以為那是跟法醫一樣的專業。Winsome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向人解釋,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同樣掛上「法醫」的頭銜,但「法醫」與「法醫人類學」之間,還是存在頗大的差異。
……
【作家訪問-李衍蒨】〈美少女「不怕死」 法醫 + 人類學家:為屍骨重拾尊重〉@《HK01》
平安符、碌柚葉、檻火盆、風水陣轉運……人在面對死亡時,免不了想盡辦法期望能夠趨吉避凶,偏偏眼前這位27歲美少女,身穿背心,手上還戴着幾串水晶,樣子甜美可人,但她的職業卻與身上散發的青春氣息截然不同。
她選擇直視死亡,與屍骨「對話」,並為逝去的人尋回尊重。
她是李衍蒨(Winsome),是一位法醫人類學家。
……